慈濟基金會結合社區防災宣導 強化全民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


慈濟基金會防災士入社區宣導

 
一生福報社記者梁耀璋/彰化採訪報導
 
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與災害挑戰,慈濟基金會積極推動社區防災教育,並配合政府「防災士」制度推廣,期望透過防災士在地宣導,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,讓防災觀念深植社區、守護家園安全。
 
台灣雖享有「寶島」美名,卻長年面臨颱風、地震及水患等天然災害威脅。為強化全民防災觀念,內政部積極推動「防災士」培訓制度,並與慈濟基金會攜手合作,於全台各地推展防災宣導與實地演練。
 
慈濟基金會於114年10月13日率先在彰化縣福興鄉同安社區舉辦防災宣導說明會,課程內容包含防災基礎觀念、災害預防技巧與避難應變措施。活動以互動教學方式進行,吸引眾多居民熱情參與,現場氣氛熱烈。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現場踴躍參與民眾
 

此次活動為慈濟首次試辦社區防災宣導,旨在推動「人人是防災士、家家是避難所」的理念。現場除講授災害應變知識,也透過模擬演練讓民眾實際操作,從中學習如何在緊急時刻冷靜應變。
慈濟基金會表示,天災無法預測,唯有平時培養防災意識與事前準備,方能在災害來臨時保障自身安全,減少人命與財產損失。
 
活動中特別針對「土石流防範」與「電氣火災預防」兩大主題進行講解。講師指出,山區與溪谷地形的居民在豪雨期間,應密切關注氣象警報及土石流警戒,一旦出現異常情形應及早撤離避難,切勿心存僥倖。
在居家防火方面,防災人員提醒民眾牢記「五不一沒有」原則:
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、電線不綑綁、插頭不潮濕汙損、電源不長時間插著、用電不超載,並且沒有安全標章的電器不買不用。唯有落實日常防範,才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,達成「防災勝於救災」的目標。

 防災士分享 防止電器火災發生策略

社區共學,打造韌性安全家園
慈濟基金會強調,推動防災教育不僅是面對災害的準備,更是一種守護家園的社會責任。未來將持續結合政府資源與社區力量,擴大防災士培訓與教育宣導,讓防災意識融入日常生活,建立全民防災網絡,共同打造有韌性、安全幸福的家園。